“十三五”是我国能源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,需要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,建立起清洁低碳、安
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。能源互联网是以电网智能化为基础,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,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坚强
智能电网,在推进能源转型和优化配置中具有关键作用。
在能源供给侧,通过建设大电网、构建大市场,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,可有效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。我
国能源资源与生产力逆向分布。80%以上的煤炭、水能、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,预计到2030年全国
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将提升至55%以上,新增装机主要集中在该区域。
在能源需求侧,依托坚强智能电网推进以电代煤、以电代油,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,从根本上解决化
石能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。加快发展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能源互联网,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、保障能源电力供
应安全、建设生态文明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技术方案,具有极强的现实作用。
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特高压电网发展。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,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
网,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。李克强总理见证了中哈电网互联互通战略合作协议签署。国家电网公司
发起成立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,初步形成了由我国主导的能源话语体系和高端合作平台。
构建能源互联网,加快电网互联互通已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可。在技术上,特高压、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日趋成熟。
特高压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,是构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与关键。近年来,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取得重大突
破,已全面掌握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制造能力,并积累了丰富经验。目前,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
“五交六直”特高压交直流工程,并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,成为我国“西电东送”“北电南送”的大通道,累计送电
6150亿千瓦时。特高压标准已成为国际标准,实现了“中国创造”和“中国引领”,占领了世界电网技术的制高点,并
实现了特高压技术“走出去”。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,实现电网互联已具备条件。
2016年,“外电入鲁”的第一个特高压交流工程——1000千伏锡盟—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成功投运,山东电网迈入
特高压时代,接受外电能力提高到950万千瓦,占2016年电网最大负荷的13.6%,为迎峰度夏期间保证全省电力供应发
挥了重要作用。截至2016年年底,山东省累计接受外电3255亿千瓦时,减少标准煤消耗1亿吨,减排二氧化碳3.2亿
吨、二氧化硫27万吨。特高压工程建设达到了预期成效。
同时,应及时滚动修订国家“十三五”能源、电力规划,将发展特高压电网和相关规划项目完整纳入其中,加快推
进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,尽快形成我国特高压电网骨干网架,实现环境和资源优化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