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数十年,能源品种此消彼长。绿色、清洁、低碳的能源转型已成为世界潮流。 “减煤”趋势显而易见。
纵观发达国家能源总量和能源结构的变迁与转型的轨迹,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。第一,当一个国家第二产业的GDP
比重出现明显下降十年之后,能源消费增速会开始明显下降。第二,当一个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约20年后,其能源消
费的部门结构开始趋于稳定。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国家其主要特征是传统产业不断退出,新兴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不
断涌现。
经过了能源转型的西方国家,出于能源安全和多元化发展的考虑,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煤炭比例。目前,煤炭在世界
主要发达国家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分别是,美国20%,日本27.1%,欧盟17%,德国25%,英国18.3%,煤炭依然存
在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。西方国家能源转型有两个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,一是节能环保减排政策抑制了能源消费总量的
快速增长;二是新能源技术发展带来了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。
我国能源转型规律与世界能源转型的规律大致趋同,不会相去甚远。
近年来,社会上关于“去煤化”、“去煤炭主力化”、“革煤炭的命”、“煤炭终结论”等观点源源不断,煤炭行
业去产能、去“僵尸”企业的社会影响也非同凡响,煤炭似乎已走到了穷途末路。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
革、落实煤炭工业去产能、转型升级工作、促进煤炭清洁化发展的形势下,给予我国煤炭发展一个准确的战略定位是非
常必要的。
我国能源转型与能源革命的战略方向是化石能源清洁化,非化石能源规模化,能源系统智能化。化石能源清洁化发
展首当其冲,是重中之重。可以预见,未来中国能源网络终端消费的能源品种主要是电力,电力来自于多元化的清洁能
源发电系统。清洁能源不但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,也包括从清洁的传统化石能源转化产生的电力。煤电实现清洁化和无
害化在不远的将来不无可能。煤炭只要能清洁高效利用,并达到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的标准,就应该属于清洁能源之
列。不能被过度“去煤化”的思潮所忽悠,而要为煤炭自身清洁化革命创造有利的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