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稳企业,全力以赴纾困解难

       全球贸易形势风云变幻、不确定性增多,如何“稳企业”?

     或推动企业主动走出去、多元化布局海外市场,或引导企业推出多样化新产品、擦亮品牌名片,或支持企业依靠科技创新练就“独门绝技”、锻造核心竞争力……观

察广东东莞、福建晋江等外贸“重镇”的发展之策,从中可以感受到深厚的底气、充足的信心,更能看到一种下好先手棋、打好主动仗的发展智慧。

  当前,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,一些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面临订单损失、压货等状况,还有的现金流受到直接影响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“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”,

要求“稳企业”。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“要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”。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、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,企业有活力,经济才有动力。

稳企业,就要全力以赴为企业纾困解难。

  解燃眉之急,贵在精准施策。

  拿“出口转内销”来说,外贸优品在拓展内销市场时,不仅要攻克销售渠道、生产线转向等难关,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也亟待解决。浙江湖州通过走访调研,梳理出有

意向进行“同线同标同质”认证的企业并进行一对一辅导,助企业提升内外贸转化效率。

  经营主体数量众多、覆盖面广,不同外贸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也有差别,只有摸清情况、精准对接企业需求,才能让好政策更好发挥雪中送炭的功效。

  既要立足于“近”,为当下谋,更要着眼于“远”,为长远计。这需要坚持系统观念、树立长远眼光。

  早在2023年,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《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旨在帮助企业“两条腿”走路,让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在国内国际两个市

场间顺滑切换。包括内外贸一体化在内的很多举措,不只是应对风浪的“见招拆招”,更是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提前布局和长远之策。

  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出台“促外贸九条”助力企业稳岗、扩大就业,既着眼解决当前的现实困难,更注重培育企业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;广东东莞发布工作方

案,强调在防范外贸风险的同时深化改革与开放,借助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外贸发展动能;重庆组织本地企业开展国际先进标准对标达标活动,推动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……

  针对小微企业、民营企业融资难题,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专门的融资协调工作机制,推动低成本资金快速直达企业。机制成立以来,截至5月7日,各地累计走

访经营主体超过6700万户,发放贷款12.6万亿元。不断深化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为企业创造了更好融资环境,培厚了发展土壤。

  以稳企业为契机,补齐短板、拉长长板、锻造新板,方能不断夯实企业稳、就业兴、经济旺的基础。

  积极调整策略,拓展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出口;加大研发投入,通过技术改进让生产效率提升500%、生产成本直降30%……多年的“内外兼修”、创新积累,熔铸为企业大幅提升的抗压能力。如今再面对挑战,企业有了“我们要算创新账”的从容心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