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华龙一号”411台核心装备实现国产化

  • 浏览次数: ...
  • 发布时间: 2022-05-12

随着‘华龙一号’国内外首批工程4台机组的相继建成投产,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美、俄、法等国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,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已跻

身世界前列,建设核工业强国迈出了坚实步伐。

      当地时间4月18日,我国自主三代核电“华龙一号”全球第四台、海外第二台机组——巴基斯坦卡拉奇3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。至此,“华龙一号”福建福清5、6号机

组,巴基斯坦卡拉奇2、3号机组均已全面建成投产。面向未来,我国以自主成熟的“华龙一号”为主,加快推进三代核电的批量化、规模化建设,提高核电在能源结构

中的比重,加快建设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。

       “华龙一号”共有设备7万余台套,涉及5300余家配套供货厂商,反应堆压力容器、蒸汽发生器、堆内构件、控制棒驱动机构、先进堆芯测量系统、非能动系统设

备等411台核心装备实现自主化、国产化,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显著提升,国内首堆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8%。

       巴基斯坦卡拉奇K2、K3核电项目是我国首次整套出口的百万千瓦等级核电机组,是服务‘一带一路’、打造国家核电名片的重点建设项目。该项目采用我国自主‘华

龙一号’堆型,常规岛TG包设备由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提供,国产化率接近100%,其中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技术、1710毫米长叶片技术、国产控制系统等诸多技术和设

备都是首次应用。

       据了解,“华龙一号”参研参建单位众多,5300多家设备厂商共同承担了7万多台套设备的制造供货任务。通过“华龙一号”设备研制供货,国内装备制造企业的制造

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,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设备制造产业升级,形成了每年8~10台套以上的核电设备制造供货能力,为“华龙一号”批量化建设和装备制造业“走

出去”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      经过近50年的艰苦努力,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掌握了核电关键设备的制造、检验和试验技术,综合实力得到跨越式提升。主要体现在:建立并形成了一批工程

试验、研发基地;建成了一批材料研究基地;建成了以哈电集团、上海电气、东方电气为代表的核岛、常规岛关键设备制造基地;建成了一批装备精良的主管道/钢制

安全壳(CV)、主泵/阀门和重型起重装备制造基地;形成了完善的国内核电设备制造质保体系;建立和形成了三代核电物项和服务的供应链体系,国内核电设备制造

企业整体能力得到全面提升。

       “华龙一号”促进了核电相关产业链技术自主化,通过关键原材料、设备的自主研发,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,形成了三代核电一系列技术规

范,整体提升了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的水平;另一方面,通过对产业链和供应链自主能力全面梳理发现,还存在一些关键原材料或者部件目前国内无法生产,或者没

有能完全满足性能要求的产品。未来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走自立自强发展道路,必须要加强自主创新,着手解决“卡脖子”问题,补齐短板。

本文网址: https://xianlinghang.com.cn/news/577.html
找不到任何内容

© Copyright 2025 西安领航电气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