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华龙一号”全球首堆——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。这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,成为继美国、法国、俄罗斯等国家之后真正
掌握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。
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,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,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。
从1997年提出以“177堆芯”为主要特征的CNP1000,到2009年提出“能动+非能动”为主要特征的CP1000,再到ACP1000、“华龙一号”,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百
万千瓦级核电站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与拼搏,终于建成投运,也给我国开展自主创新提供了诸多经验和启示。
“华龙一号”的成功并非偶然,也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经过了长期奋斗。
上世纪90年代,中核集团核动力院在完成了中国首座自主研发设计的60万千瓦核电站——秦山二期核电工程后,启动了自主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的研发工作。
核电的自主创新并非闭门造车,而是广泛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成果。欧美推出的AP1000、ERP等第三代核电技术,无论是安全性还是经济性方面,都提出了更高的要
求,应对事故的能力更强。对此,中核集团科研团队汲取国际上第三代核电站设计理念,重新定位了自主百万千瓦级技术的研发目标,形成了一个具有三代特征的自主核
电技术,这就是CP1000。
CP1000计划在2011年底开工,邢继科研团队在2010年底就完成了初步安全分析报告编制,并上报到国家核安全局。然而,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,我国制
定了核电安全发展的四项决定,根据新的要求,CP1000需要重新论证。
日本福岛核事故虽然阻止了CP1000,但没有阻止中国核电自主研发前进的步伐。在研发CP1000的同时,中核集团已经提前策划布局并开展了自主三代核电的研究,也
就是后来的ACP1000,日本福岛核事故可以说加速了这一型号的面世。
ACP1000既然定位三代核电,就要按照三代核电的要求,和国际最高水平来设计。而这个高目标,给工程师们带来漫长而艰难的挑战。
日本福岛核事故后,核电站能抗多大级别地震,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。在抗震要求方面,欧洲的ERP堆型为0.25g,而ACP1000则将抗震要求从0.25g提升到了0.3g。
2015年5月7日,“华龙一号”全球首堆——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。2021年1月30日,“华龙一号”投入商业运行。
从CNP1000、CP1000、AP1000再到“华龙一号”,20年4个自主型号的名称,折射出的是一代接一代中国核工业人,在自主创新核电技术的艰难历程上不断追求更高目
标的执着精神,是对初心的坚守。
“华龙一号”数十年磨一剑,成功投入商业运行,实现了几代核电人的梦想,这是我国核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,向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。
2021年1月30日,站在“华龙一号”全球首堆投入商业运行的时点上,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。余剑锋表示,中核集团将始终牢记强核强国的历
史使命,推动核工业安全发展、创新发展,加快“华龙一号”批量化建设和后续机型研发,着力推动自主三代核电“华龙一号”“走出去”,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,加快建设核工业
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